学校简介 | 信息反馈 | 校园风光 | 新版入口 |
1 1 1 1 1
2007年资中县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的建议 - 初中教研(初九年级) - 骝马学校(骝马初中)
网站首页 校园传真 学校管理 教育科研 骝中文苑 图说骝中 开心一刻 学校概况  服务中心
现在时间: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资中县双龙镇骝马学校 → 教育科研 → 2007年资中县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的建议 - 初中教研...
2007年资中县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的建议
  作者:资中县教研室  http://www.lmzxx.com  浏览选项:    本文已被浏览 14728 次

07级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课改区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对教学的建议

资中县教研室  邓玉兰

随着全国课改的进行,课改教学已在全国逐渐得到推广,课改评价也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课改评价,特别是中招考试,对课改教学的指导意义不言自明。2007年是我市全面实施课改、进入中考检验的第一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历史复习效率,是所有初三毕业生面临的问题。所以在这里通过分析各地课改区中考试卷,发现其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创新点,说明长处与不足,为教师深人剖析、探究实践提供素材,以推动我县初中课改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试卷结构分析

    这里研究的对象包括收集到的以下各地市中考试卷:非课改区有内江、太原、青海、河北、黄冈、江西、威海、广西贵港、安徽试卷两套、黄石、扬州、济宁鹿县、盐城、宁夏、湖南湘西试卷等;课改区有吉林、长春、玉林、青岛、武汉、泰州、宜昌、南宁、十堰、山西、福州、河南、安徽、四川、海南、辽宁、芜湖、包头、广西桂林、连云港试卷等,共40份。这些试卷类型各异,有课改区与非课改区适用卷;有水平测试(会考或毕业考)与选拔测试(中招考、升学考)卷,还有两者兼顾的;有面向地区考试的,也有面向全省考试的;有综合性试卷(政史地综合或文科综合)、,也有综合课程试卷(如社会与历史,思想品德与历史)和历史单科试卷。考试方式也有区别,或开卷或闭卷。同时,这些试卷的分值与题量也不相同。从整体角度来看,各地中考试卷的命题思想及内容大多符合课改区或趋向课改区要求。

    1.考点特点

    总体来说,各地中考试卷的考试内容以中国近代史部分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中外结合内容所占比重也较大,中国古代史内容一般较少,世界古代史和地方史所占比重最小。

    从各地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强化基础性。历年中考,万变不离其“宗”,总是把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在试题中,基础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考查内容是基础知识或者是主干知识,即课标要求的、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如中国近代化、中国受屈辱史(受侵略的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内容)及抗争史(英雄人物及相关事件)、抗日战争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国共关系史、民族工业发展史、近现代外交史、农业问题、海峡两岸关系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史、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史、二战史、世界格局演变、三次科技革命史等。

第二,考查角度基础,考查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影响等要点,突出历史的时空性、联系性等特点。

第三,考查基础能力,如识记能力、感知能力、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等。其中,识记能力是基础。

2)体现时代性。指历史与时政、现实联系密切的内容。如古代传统文化、郑和下西洋、中国近代化、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台湾问题、国共两党关系、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关系、万隆会议、科技成就、历史上三农问题、世界古代文明、二战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演变等。

3)发展综合性。即中外史交汇点。如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汇点较多,因此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结合的综合题非常多;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有结合点,因此,有关这个考点的综合题也较多。

4)发展探究性。课改区的活动与探究题一方面在形式上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从内容上体现探究过程。

5)规范开放性。从收集到的课改区试卷看,试卷一般化是“三开放”——答题形式开放、答题内容开放、评价开放等等。

    2.题型特点

    最常见的题型有四大类:,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分析探究题。与往届中考相比,题型变化较大,主要是主观题题型增加、形式变化大,既有对传统题型的改造,又出现了一些新题型。

    选择题是各地都采用且题量最大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也有个别地方将选择题换以它名,颇有新意,如有把选择题称作“史学判断”;有称为“精心选择,慧眼识真”。名称变了,选择题的本质特点却没改变,只不过是增强了试卷导测的服务意识,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还有的选择题出现了类似高中试题中的“1N”形式。选择题是中考试卷常用的题型,它可以增大考点容量,考查基础,提高合格率,是中考试卷中的常见题型。这种题型的导向意义在于指导教学,即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教会学生不断积累知识。

    填空题是一种传统题型,往往侧重于对知识的识记考查,因此,大多数地方的中考试卷很少用到这类题型。有个别地区用到了,但也是进行了改造创新,或换了名称,如有将其改名为“填空补缺”;或将其融人到列举题中等,以此来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可以说,填空题融人到其他题型中是一个发展方向。

    完成表格题、连线题、配伍题等题型,也在个别地区有使用,此类题主要是在毕业考试中采用。

    列举题是使用较多的题型。其名称有了许多创新,如改称“组合列举题““归纳列举题”“归类题”等,但同列举题功能相似,试题体现归纳、综合意识。与传统列举题不同的是,其设问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或辅助大量的史实描述,起到提示作用。列举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降低了试题的难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判断类题型在不同的试卷有不同的名称,如“判断正误题”“判断说明题”“史实辨析题”“判断辨析题”等。这种题型是由过去的纠错题演变而来的,一般是先给出一段史料,让考生从中寻找错误并改正,以考查学生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此类题型形式生动活泼,大多课改区试卷都有,只是多少不同而已。

    材料解析题是常规题型,在课改区试卷中名称不一,变化多样,有称“情景说明题”的,也有称“史林释意”的,还有称“依托材料,思考建言”的,名称虽不同,但功能一样。这类题型的命题立意呈主观化、开放性特点,是历史卷的主要题型。

    识图题、填图识图题在个别地区也有使用,但更多的地区是将此类题型的形式和综合题、分析探究题、选择题结合在一起,将生动的历史图片运用到题中,激发学生思维。

    问答题也叫“简答题”“综合题”“解答题”等,名称不同,具有考查综合能力的功能。

    探究与创新题是课改区和非课改区采用最多的新题型,在不同试卷中有不同的名称,如“分析探究题”“活动与探究”“学习与实践题”“探究性试题”“历史探究”“以史为鉴,学科实践”“实践应用题”“学以致用”等,创设活动形式,考查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体现课标要求。

    还有一类题型富有新意,如内江卷第12题给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阅读后提出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质疑的学习能力和品质,是一类值得借鉴的新题型。

    综上而言,课改区中考试卷的题型已经不拘一格,打破了传统题型的固定模式,呈现出不同题型的互融性、灵活性、多样性,如河南课改卷与泰州卷分成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种,而非选择题内,题型就比较模糊。题型是为考查内容、考查目的服务的,为了方便考查。有的题型可以互相结合,如把材料分析与选择题结合。材料与论述题结合、图文材料与活动题结合等等。

    二、试题特点分析

    20O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中考改革总体思路,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单独命题,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据此,各地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全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 在试题中渗透对情感和价值观的考查;要运用开卷考 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依据深标, 侧重人文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加大主观题的比重,题目设置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试题难易造中、答案开放;等等。

    从总体上看,2OO5年各地市中招试题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上述课改命题要求,其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试卷安排新颖,增设“导统”语,体现人文关怀。

    安徽试卷在卷首设置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审题。青海卷改换试题名称,增强“指导练习’”的服务性,把选择题改名为“精心选择,慧眼识真”、材料解析题改名为“依托材料,思考建言”、活动探究题改名为“以史为鉴,学科实践”。连云港卷在具体试题前设指示语,在解答题中设若干小问,每一问前根据考查内容写出相应的指示语,像“走进历史,形成知识结构”“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变化”“感悟历史,学以致用”“经历变化,感受历史脉搏”等提示语,以学法指导考试。扬州卷在解答题的每个小题前设置亲切的指导答题语,像第31题“关注社会”、第32题“体验历史”、第33题“学史明智”皆是以学法引导考试。总之,这些具有“导练”性质的语句,关注学生心智,改变了以往严肃的面目,拉近了试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试卷增强了服务意识,增强了试卷的亲和力,既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指导了学生做题的方法,充满人性关怀。同时,也体现了试题对学习方法和过程的重视。

    2.试题角度新颖,贴近学生认知,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时代性、科学性特点。

    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选择题(客观题)上。设置的情境,或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时政、文献资料、评语、名人名言、歌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或是一段文字说明,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进而引申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识记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查。这样的情境设置可称为“题引”。“题引”的设置,既体现了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带考”的人文思想,又体现了命题者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反映了历史学注重史料、史实,讲究科学性的特点。

   1)用材料切入题。用文献资料、评论、图表资料等材料人题,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这种切人题的方式在各地市中考卷的选择题中大量存在。所引材料新颖,接近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1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O多次胜仗;滑铁卢战役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文中的“我”是

    A克伦威尔。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D.拿破仑

    2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3  右图(图略,一面旗帜中央12颗星星围成一个圆圈)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的旗帜,这一组织是

    A.阿拉伯国家联盟B.东南亚国家联盟  C.欧洲联盟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切入题。取材于学生生活中的常识或现象,然后联系历史,提出要解决的历史问题。命题思路体现了课改贴近学生生活的要求,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

    1 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仍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国家最高权力却掌握在国会而不是妇女运动手中,这种政治制度源于英国历史上哪一部法律文件。

    A《宅地法))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D.《商法典》

    2  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生于   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   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   195 8年,取名跃进   D.生于   1964年,取名文革

    3)以时政或“周年”问题切入题。该类试题时代感强,体现了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课改理念,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大多中考试卷的选择题都采取这类命题方法。

    l  2005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B.禹C.尧D.舜

    2  20O5 5 29日,法国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下列有关欧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B.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物资可以自由流通

C.成员国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在外交方面完全“用一个声音说话”

    D.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中工作、学习

   4)以假设等方式切入题,然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创设活动情境、或叙述一个历史场景、或设计活动课题、或设置探究性课题,这类“题引”利于学生走进历史、体验历史,进而考查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在新的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该命题方式有创意,且大多源于平时教学中的活动课,如表演历史剧、历史旅游线路设置、故事会、历史小论文比赛等。这类创新题在中考试卷中较多地出现在选择题中,体现了课改命题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今后中考历史考试选择题命题的发展趋向。

1宋朝的饮食相当丰富,假如你是北宋东京城的一位市民,下列哪一种食物是你不可能享用到的

    A.石榴B.葡萄C.羊肉D.马铃薯

    2  小君班上将举行有关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的故事会,他准备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资料。你向他推荐以下哪部著作供其参考

    A《资治通鉴》B.《红楼梦》 C.《史记》  D《道德经》

    3  下图中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A.“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B.“我要扼制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C.“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D.“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

   4   小明同学设计了四个历史小论文题目,其中出错的是

    A.瓦特与蒸汽机                  B.英国与“三角贸易”

C.威尔逊与《国家产业复兴法》    D.亚历山大二世与1861年改革

5)以较为详细的文字介绍切入题。文字内容是学法引导、或是相关主题引导、或是相关史实引导或是理论引导,目的在于引出所要考查的问题。这类试题在各地中考试卷的选择题中呈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有老师不赞同这一做法,认为提示多,降低了试题难度。其实不然,这种命题方式在选择题中出现,起到了“以学带考”的作用,体现了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重视和对史实的重视,对改变过去重结论轻史实、重教法轻学法的教学有一定意义。同时也符合选择题的特点(即客观性,突出对基础的考查),避免了过去选择题直问直答、考查机械记忆的缺陷,符合课改要求。这类题有助于指导教学,避免老师陷入直接灌输、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恶圈,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而不是单单强调识记大量的结论性知识。

    1  古代亚欧大陆的文明整合大多是通过力的冲撞、武力的征伐得以实现的,与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建立有关的征战是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帝东征C.罗马帝国的扩张D.十字军东侵。

    2  “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他还是一位具有罕见热情和增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这描述的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

    3  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请找出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A推翻了旧政权B.由资产阶级领导C.废除了农奴制D.改变了社会性质

    6)以专题知识切入题。例如“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选项略)。 以专题知识切人,以“一拖N”(高中题型)形式出现。再如“风雨兼程,步伐坚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走过5O年的光辉历程。回答2729题”(选项略),也是以专题知识切人。

   7)有些试卷上的常规选择题问法直接,但在考查上有创新。如对教材上结论性评价语的分析理解进行考查;对多个知识点因果关系的理解进行考查。这符合课标要求,即注意因果关系、知识点的联系性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1  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新航路开辟一海外殖民扩张       B.英国工业革命一****战争

    C.抗日战争爆发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1924-1933年经济危机一罗斯福新政

2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从根本上遏制了经济危机

C.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整顿金融业

    这类试题对教学有指导意义,要注重对结论性语句的解析,要注意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加强对知识纵横联系的把握。

   8)从比较的角度切入题。这是对常规选择题的创新,体现选择题的综合性特点。

    1十七、十八世纪,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意义有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1  B23   C  24   D  14

    3.主观试题内容开放,具有活动性、实践性、运用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特点。

   1)设问开放、答案开放、评价开放。开放性是课改区中考试题一大突出特点,所有试卷的活动与探究题都体现了开放性的命题思想。开放性试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能力、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就具体表现而言,一种是要求知识的开放性,如河南课改卷第21题,要求列举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各一例;太原卷第11题①举出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各一例;四川卷第26题,举出2O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涌现的一批社会主义建设英模三例。另一种是对能力、情感、价值观考查的开放性,这类问题集中在材料解析题、分析探究题中。其命题思路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延伸并加以训练,要求谈认识、启示(启迪)、感想和看法等,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考查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湖北省十堰市城区课改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之探究与创新题:④学习了这段历史后,你认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迪?20O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历史试题之阅读下列材料(略)题:④请你联系材料二,简单谈谈中日两国人民应如何珍惜现在的友好关系,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2O05年武汉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政治、历史试卷之间读下列材料(略)题:③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2)试题体现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运用性。各地中考试题大都取材于热点,设置一些学生熟悉的活动形式,有要求写标语的;有要求写演讲稿的;有要求办主题班会的;还有问卷调查报告形式的;有要求写小短文的;有办板报活动的;等等。考查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史论结合能力等。

    1  ‘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在国内推出的主打旅游项目之一。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请你在我省和邻省(市)范围内推荐一处红色旅游地点,并说明你推荐该地的理由。(联系当地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事迹作答)

    2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假如你是当时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海南籍学生林平,积极参加了最初几天的反帝爱国斗争,请你以林平的身份在57给远在海南的父母写一封信。(要求:①内容包括“五四”运动起因、简要经过。②格式正确,语句通顺。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3  请你根据教材提供的有关数据,设计一张表格,使人们一看这张表格就知道日本在二战后507O年代的经济发展速度。简要分析日本经济出现这一发展速度的原因。

    4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处于领先地位,其工业产品行销世界各地,英国成了“世界工厂”,成了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请你结合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史实,探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并将你的认识写成一篇短文。(自拟标题,不少于100字)。

   3)试题具有时代性特点。各地中考试题巧妙运用时政或现实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是由历史问题人题直接要求解决现实问题。如南宁卷第3O题第(2)题,由《独立宣言》这一历史问题切人,要求学生回答美国当今是否遵循这一思想?太原卷第11题第(1)题要求举出两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各一例。第(2)题的设问为:20O5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人的交流与对话会给两岸今后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这也是由历史而联系到现实,要求解决现实问题。这类试题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功能,符合课改思想。

    另一种是从现实人题,引出历史问题,然后再回到现实,要求解决现实问题。如连云港卷第15题,首先以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的一段时政材料切人题,要求结合史实分析其是否符合历史事实,然后再回到现实问题中,分析其篡改教科书的目的,分析当今一些反日情绪或现象。广西桂林卷第18题以抗战胜利6O周年切人;然后要求学生叙述历史事件一南京大屠杀,接着又回到现实问题中,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此你有哪些看法?考查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现实问题的能力。

   4)特别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各地中考试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方式不直接、不刻意,而是隐藏在开放性的问题中。如 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题(非课改区)31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针对日本歪曲侵略历史的行径,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类似的题还有武汉卷第30题第(4)小题、吉林卷第16题、玉林卷第153)题、福州卷第343)题、青海卷第17题和第22题的第(2)小题,等等。这种形式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5)试题有高度的综合性。首先,突出知识的综合考查方面。

    一是考查专题知识.试题角度新颖。有的题是以专题知识或主题化的内容切人题,考查识记、理解分析和比较能力。以专题知识切人题,考查识记能力的题大多出现在组合列举题和归类列举题中。如安徽卷(开卷)组合列举题对有关地名、人名进行考查;河南课改卷第23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法制史。这些题大都以列举填空方式出现,降低了综合能力考查的难度,考查的是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即识记能力)。

    以专题知识切人题,考查综合分析或比较能力的题以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综合题和探究题居多。如福州卷第35题要求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农民、农业和农村”的问题(问题略),该题是以“三农”专题切人题,第21题以古代文明史切人题,第22题以中国近代化主题内容切人题。有的专题内容跨度比较大,如青海卷第22题,以古今思想史内容切人题,要求比较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学说与近代新文化运动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该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如何更好地变换角度整合知识,创设一些新的专题,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以历史线索切人题,考查对专题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如20O5年湖北省十堰市城区(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第19题、内江卷第9题,河南课改卷第25题。

    二是中外史综合。以中外史知识的交汇点切人题,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考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考查对中国历史特点的认知,以及国际合作、竞争、发展、和平、进步等意识,体现学习他国、为我所用的历史借鉴功能。中日关系源远流长,以中日关系切人题的较多,如芜湖卷第16题考查比较中日改革、经济发展及中国如何借鉴日本,南宁卷第31题考查比较中日历史上两次战争,连云港卷第15题考查如何正确认识中日战争、正确处理中日关系等。有的把抗日战争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考查,如安徽卷第17题,江西卷第20题,海南卷第23题,安徽(开卷)第19题,黄冈卷历史部分阅读材料题第1题,济宁市卷第24题,武汉实验区卷第3O题等,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同是伟大的航海壮举,有的以此切人题,如扬州卷第32题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另外,安徽(开卷)第18题拿新加坡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比较,旨在考查学习新加坡经济腾飞的经验;黄冈卷历史部分第4题以“统一问题”切人题,考查德国、美国统一的历史,然后联系中国统一的政策,说明统一问题是各国的主权,解决统一问题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是跨学科综合。单科考试试卷中,也出现了跨学科综合题。

    l中法文化年有奖知识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由拿破仑制定和颁布的民法典,后来称为什么?作为参赛者,你应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哪一项

    ANapolenlc Code  BDeclaration oflndepehdence

    CBill Of  Rights   D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and the Citizen

    有史地知识综合的考点;安徽初中升学考试卷(开卷)第18题给出东南亚地形图,考查亚非会议、新加坡经济发展和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 今年是伟大的作曲家冼星海诞IOO周年。气势宏伟的旋律:…。(乐谱省略)出自于他创作的名曲

    A《义勇军进行曲》B.《新四军军歌》C.《黄河大合唱》D.《大刀进行曲》

    其次,突出能力的综合考查。除了前面谈到的论从史出能力、实践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外,各地中考试题还创造性地考查到了如下一些学习能力。

    一是考查准确地获取信息、概括信息、重组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如河南课改区卷第24题给出四幅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图片,要求学生据此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观察分析图中所给信息,然后归纳要点,再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点,进行信息的组合、内容的整合,形成流畅的叙述。这样的创新题较多,往往是给出一些信息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读取、整合。

    1将下列材料自由组合(至少两个),并用组合后的材料简述有关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写出三条即可。

 

 

 

 

 

七七事变

斯大林格勒会战

诺曼底登陆

作用(影响)

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开辟第二战场

 范例:诺曼底登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军队发动的一次军事行动。

    二是考查叙述历史的能力。如长春卷第19题给出一幅新闻图片,要求叙述西安事变;河南卷第24题给出四幅图片,要求在分析其中所给信息基础上,叙述抗日战争史。叙述历史,不但要注意知识点间的因果关系、时序性,还要用历史的语言科学地、客观地、发展地、辩证地表述。学会表述历史是课标要求的一项重要能力,此类题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是考查质疑和发现问题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这样的试题是符合课改思想的。如内江卷第12题给出一段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材料,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出问题。

1某班举办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

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略)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是考查学习方。

   1  某班同学要办一个世界史专栏展,但对下列历史知识的分类发生了争执,你能帮助他们吗?(要求答案填写序号)A.《荷马史诗》B.丕平献土C.牛顿D.爵士乐E.查理·马特改革F.《天方夜谭》G.好莱坞H.爱因斯坦

    第一类:A 第二类:B 第三:C 第四类:D历史知识分类    

第一类A F    第二类B E 第三类  C  H    第四类  D  G

    该题考查知识分类的学习方法。又如青海卷第21题第(3)问:“英法美日俄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是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内容,你认为这一部分内容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好?为什么?”不但直接考学法,还要求理解不同学习方法的适用度。如武汉非课改区第32题第(1)问,要求对材料进行‘“学习摘要”,这是“摘抄学习法”的运用。

    五是考查迁移能力的形式多样,新颖活泼。

    l  黄冈市红星中学举办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要求学生设计相关历史知识卡片。请你根据左边卡片提供的式样与内容(略)完成右边卡片的设计。

    给出一个范例,然后引导学生依此范例答题,体现了命题者的关怀和方法上的引导,借此以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还有的中考试题要求学生从题中已获知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新的问题,且多以谈认识、借鉴或对新问题作出判断等方式呈现,这也是一种迁移能力的训练。

    2  阅读下列材料:

    17767 4日《独立宣言》发表,它庄严宣告:人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妨碍了这种目的时,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消除它。

    请回答

   1)《独立宣言》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意义?此后哪一个国家也发表了类似基本思想的什么文献?

   2)你认为美国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遵循了《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

    3  阅读下列材料(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输人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

   2)当英国为什么要从“印度”向中国********?

   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拒绝****,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方面,你准备怎样做?

    六是考查思维能力。有些试题体现出求异、逆向思维的命题特点,如青海卷21题第(2)问:“请将材料二中的划线部分加以改动,使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更好地体现民主、平等的资产阶级改革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认识去改写“历史”,这种逆向思维的设问,新颖生动,有创意。还有的试题体现归纳法和演绎法的思维训练。

   l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见闻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记》,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改编自华师大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争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一摘自自华师大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1)材料一中提及的意大利商人是谁?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

    相关链接;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和平交流。暴力冲突

    材料一:

    材料二:

    3)请你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史实。

    该题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作出归纳,得到普遍性的“原理”,是归纳法的训练;第(3)问要求由前一问得到的普遍“原理”,再举出符合其一般性的“个案”,是演绎法的训练。如广西桂林卷第19题第(2)题,要求列举作品说明它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用史实分析概念,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这种命题方式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训练。

    三、对教学的建议

    中考命题是考试评价改革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平时的教学直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很多课改区的老师已经感到,成功的考试评价会促进课改教学,反之,那些滞后于课改思想的考试评价则会成为制约课改的瓶颈。因此,面对课改教学评价的发展,老师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中考试题,要有前瞻性,深化课改,不惟考试而教学,努力提高课改教学质量,推动考试评价朝更合理、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第一,重视知识的积累,巩固基础,平时重理解,考前重记忆。重点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教学中要注意留心历史图片、史料的搜集与分析。

第二,教师要树立正确地深改教学理念,努力提高科学理论预养和人文知识素并。

    课改区中考试题的突出特点体现在“人文性、科学性、探究性、活动性”四个方面。

    基于此,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与巩固,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创设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丰富、更新知识,开放思想,努力向专家型教师靠拢,不能仅凭经验按部就班的组织教学,重复教材。现在的中考试题不再像以往那样,材料取自教材,而是广泛选取新材料,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甚至还会反映一些新的史学观点。因此,面对课改的不断深人发展,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科学理论素养和人文知识素养,知识量不够、思想观念落后,是不可能命制出创新题来训练学生的。丰富的知识和新观念,将有助于我们打破惯性思维,引领学生发展创造性能力。

第三,要认真研读《考试范围》(历史科),把握中考方向,订好复习计划。

    我们在复习时必须把它作为中考命题的方向标,按记忆、应用二个层次进行复习。根据它的要求,在复习时需做到:首先,熟悉教材,全面复习知识要点,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其次,在全面复习知识的基础上,对记忆层次要多思多想,多设问,带着问题去复习,并要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包括黑体字、插图和表格等来进行拓展和延伸;对应用层次须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和联系,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题型,结合具体的问题去掌握知识,以提高解题能力。第三,进行专题复习点拨,根据考试说明,把中国史、世界史分成几个专题进行纵横联系比较,并注意对时间跨度较大的历史事件的归纳。

   第四,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学会阅读教材。即使是开卷考试,学生主要的参考书还是教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很重要。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同时,阅读教材时,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意义,意义又是分哪几层叙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质,哪些是国内影响,哪些是国际影响,等等。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

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史海拾贝、课中文献资料等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前面讲到选择题中有大量的陈述性文字(一些细节知识或史料)及其以此切人题的出题方法,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只重结论(或观点)而忽视史实、过程的现象。

    另外,区分每课中的观点叙述和史实叙述。对于观点,要学会解析,而不是死记。学会用发展的、客观的、辩证的方法去理解分析。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的议会召开,对此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为什么1640年的议会召开就标志革命开始了?同时,要注意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比如,河南课改卷第25题是关于19世纪中期美、俄经济发展的,有些考生把“黑人奴隶制”和“农奴制”混为“奴隶制”,究其原因还是对这两个历史概念的不理解。概念具有抽象性,不易理解,遇到这些难点,需多结合相关史实分析。

    2.学会构建知识。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例如,对每课所述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可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知识,如从“十一五规划”看中国和苏联历史上的计划经济发展。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以地点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知识网络。

    3.学会拓宽知识面。活动课的开设,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拓宽知识面。一些试题的创意,就是从活动课中激发出来的,例如要求为图中人物配音,就情境与创意而言,显然是源于历史剧表演活动。另外,多注意各学科交叉知识,比如政治课学习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可以联系运用到解释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用地理知识理解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成为火药桶、长征的艰险等;用语文的修辞手法,对历史事件或概念换种表述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如欧盟“用一个声音讲话”,有同学就不理解了,错写成“都用英语说话”,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知识面的狭窄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

    4.学会积累知识。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灵活运用。有位老师谈到考试时说,对基础知识“不去死记’,“但要记死”,是很有道理的。复习每一课考点,要在理解运用中记住,即要先整理知识结构,理顺历史发展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用讲述的方式,做到思路清晰、准确无误地叙述出来,而不是搞摘抄式的背诵记忆。死记是无意义的复习。其实,真正把课改教学落实到实处,是根本不需要单纯地记忆知识的,因为在活动性、探究性、实践性的课改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就自然地活化到学生的知识储备中了。

    5.学会运用知识。如前所述,讲述历史、用历史知识去分析时政、现实生活现象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等都是运用知识的好途径。另外,有选择地练习小论文、活动实践题也可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五,加强单元复习和专场复习。

    根据每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中国受屈辱史、抗争史、科技革命专题等;在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

    当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练习要及时、有针对性。习题要突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表述能力、质疑能力等能力的训练,提高审题能力,开拓思维,积累应试经验

第六,注重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相联系,以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升学考试历史卷都出现了一些较为灵活的题型,它们贴近生活实际,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时政热点,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三农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如:近年来台独势力日益猖獗,提出所谓的“两国论”、“一边一国论”,搞防御性公投,你能否用史实驳斥台独分子的谬论?重走长征路、重走玄奘之路、鲁迅逝世70周年(应该坚持鲁迅精神)、中非友好、新农村、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朱德诞辰120周年、八荣八耻、邓小平逝世1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台湾问题、卢沟桥70周年(抗日战争)等等。对于热点的处理至少要把握两点:一是注意热点的现实与历史结合,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七,指导学生高效练题,练好题。踏进毕业班的学生,一定要练习0506年中考题,这样可以把握中考命题规律。练习时要强调,限时限量独立完成,以提高审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要求有错必改,有疑必问,及时解决难点。

 

附内江市2007年初中历史(川教版)考试范围(以文件为准)

 

七年级中国历史(约10分)

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的第1课秦的统一、第3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第5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下册;第八学习主题的第1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第2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八年级中国历史(约40分)

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的第1课洋务运动——第4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学习主题的第1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4课红军长征、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课抗日救亡运动——第4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五学习主题的第1课全面内战的爆发——第2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下册:第一学习主题的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的第1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学习主题的第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6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2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九年级世界历史(约50分)

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第2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五学习主题的第3课古代宗教。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的第1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第5课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第二学习主题的第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学习主题的第1课美国南北战争——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下册:第五学习主题的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世界现代史第一学习主题的第1课伟大的十月革命——第2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第二学习主题的第1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3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第三学习主题的第1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第3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课“冷战”局面的形成——第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六学习主题的第1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打印】·【顶部】·【关闭
      资中县骝马镇中心学校网站是一家非营利性网站,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信息,从有关网站(页)转载了你的作品,如果你不同意,请在浏览到你的作品后即刻来电说明,本站会随即停止转载和使用,欢迎赐稿!谢谢支持!
 发布人:libin
 [ → 发表教研文章 ]
上篇文章:2007年资中县九年级英语中考复习的建议
下篇文章:资中县2006-2007上学期初二物理试题
→ 主题所属分类:  初中教研 → 初九年级 → 『关闭窗口』
 教研热门
 
 我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47199)
 资中县初○五级毕业班质量分析及○六级毕业班工作... (27826)
 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硬道理——在阿坝州中小学校长培... (18515)
 中央电教馆资源库试题库的特点及操作步骤 (15603)
 近几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对教学的建议 (14999)
 2007年资中县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的建议 (14729)
 资中县新课程改革○五学年度工作总结及○六学年度... (14531)
 资中县二○○六年小学毕业班工作思路 (13761)
 转化差生的计划 (13740)
 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谈家庭教育 (13559)
 最近更新
 
 内江市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历... (7月28日)
 内江市2008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历... (7月28日)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义... (7月28日)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义... (7月28日)
 资中县2009年八年级下期历史试题 (7月28日)
 资中县2009年上期七年级历史试题 (7月28日)
 骝马中心校召开小学毕业班工作研讨会 (5月8日)
 五湖小学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 (5月6日)
 2008年4-11月时事政治 (4月29日)
 我镇举行现代教学手段技能培训 (4月28日)
 文章搜索
 
搜索选项: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没有相关评论)
  → 发表我的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  

  →请朋友们注意,发表评论时: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由于部分网友有在本站上发表垃圾评论的情况发生,故本站可能会随时关闭评论发表权限,给你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1 1 1 1 1
学校荣誉 资源建设 成语查询 网络相册 作品展示 查询系统 网上家乡 给我留言
Copyright © 2005-2020 资中县双龙镇骝马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四川省资中县双龙镇骝马社区迎新街22号 校长:周海军 联系电话:0832-5270010
主管部门:资中县教育和体育局 制作维护:资中县双龙镇骝马学校
工信部ICP备案号:蜀ICP备09019940号